淨空法師開示

 

念佛之道不離一念清淨心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佛法講的是【心地】法門,一切法唯心所生,所以心是萬法的根本。 能明白心的作用就是【明心見性】的大菩薩。禪家說:【直了此心,見性成佛;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】。由此可知,無論我們修習哪一個法門:大乘還是小乘,顯教或是密教,佛所說的五宗八教一切的法門都離不開我們當下現前這一念心。如果能明白這一念心而修道,則可以用力少而容易成功。如果不明白心的作用,一切法唯心,則雖在修行而無實質的功德利益,所修的還是有漏的福德而已。

 

佛在《華嚴經》上說:【忘失菩提心,修一切善法,謂之魔業】。也就是說,修行而不能有所解悟佛法的要義,則誦經、念佛、禮拜仍然不免「著相」修行,往往執著在誦經念佛的遍數多寡之上,而作為自已修行功夫好壞的標準。誤以為拜懺、念佛、誦經越多則功德越大,完全不明白作佛事的真實義理是什麽?古德說:【大興水月道場,大作夢中佛事】,講的就是一切法空相。宇宙萬事萬物本來就是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,無非都是鏡花水月、夢幻泡影,這一切相都是彈指即逝,刹那不住的,怎麽可以執著、分别呢!

 

我們修行無論是誦經還是念佛、拜懺或者參禪、研教,無非在求現前這一念心的清清淨淨,不要被外塵境緣所污染了,誠如《金剛經》所說的要【外不取相,內不動心。如果能夠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,就能見到自性的天真佛性。無論我們修習什麽法門,首先必須要覺悟明白【心是萬善之本,同時也是萬惡之首】。一切的善惡都在自已現前這一念心是迷或者是悟而已,若離開了這一念心而求佛法,就是心外求法,終無是處。

 

淨宗念佛法門,修的就是「清淨心」。我們就以這一句佛號萬德洪名作為我們修學的方便。一句佛號念到底,不假其他的方便,除了念佛之外,還是念佛,無需假借參禪、研教、止觀等其他的方便作為手段。從初發心到如來的果地,就是以這一句佛號作為我們終生修學的法門。一心遵循大勢至菩薩的修學方法:【六根都攝,淨念相繼,入三摩地,斯為第一】

 

念佛法門是三根普被、利鈍全收的法門,無論是什麽根性的眾生,舉凡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修行。只要能發願念佛,相信佛語,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、有阿彌陀佛,深信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願,願願都圓滿了,能够接引十方的眾生往生成佛;更相信自心是佛,人人皆有佛性,皆當成佛。淨土法門就是教我們念佛而成佛第一殊勝的法門,所謂:【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】。成佛與否就在自已眼前的這一念心,有没有真实的信念,信不信佛而已。果然相信佛無妄語,而能發願念佛求生淨土,即能一生成佛,得佛法的真實利益;否則念佛只是個表面功夫,做一個修行的樣子而已,毫無實質的意義,也沒有任何的利益可言。

 

念佛必須要有「正念」。什麽是正念?「了義」為正,不瞭解道理即是邪。也就是要明白念佛的道理、意義是什麽。為什麽要念佛?正念才能往生;如果不明白教理,口裏縱然念念有詞: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念個不停,那只是循聲念誦,有口而無心,毫無意義。如此念佛如何能與彌陀的願力感應道交呢?我們大家都明白「佛」者覺悟的意思。看到佛像,聽到佛號,无非是要提醒自己能覺察自己的身心能念念反觀覺照,不要造作罪業,要能斷惡修善。「念」者憶也,是要我們能憶持戒行不忘,時時以佛的聖教作為我們修學的根本,而能精進勤苦地修行。明白這個道理才叫做念佛。 所以念佛在於心而不在於口;也就是念佛在於念心,要自己能念念能夠覺悟,不可隨波逐流,迷心外求,心隨境轉,造作諸業。

 

古德常常比喻【因筌求魚,得魚忘筌;因言求意,得意忘言】來教導我們如何修學才正確。筌是竹簍子,是抓魚的工具。古人用竹簍來抓魚。魚抓到了,竹簍就可以不用了,不要再執著簍子不肯放;否則竹簍子就成為一個累贅、另一個負擔。就好像語言一樣,語言只是我們表達思想的工具而已。只要思想、觀念能表達清楚就好了,不要執著計較這一句話要怎麼說才動聽悅耳,那不是本末倒置嗎!

 

我們念佛之名,就應該知道念佛之道。如果不明白為什麽念佛,它的功能何在?意義又是什麽?那麽,念佛只是「口誦空名」,有名而無實,有什麽作用呢!結果口裏在念佛,心裏面仍然不覺悟,是非人我不斷,貪嗔癡慢還是不絕於心,念念分别执着,如此念佛,如何與佛心、佛願相應?!念佛又豈能見佛,只是徒費唇舌,浪費時間而已。

 

古大德開示世人,教我們念佛,不是要我们「诵」佛名号。這「念」字是從「心」,而不是從「口」。念字拆開來,上面是個「今」字,下面是個「心」;意思是當下這一念心要有佛才行。

 

現前這一念心能時時憶佛、想佛的心願德行,想佛的清淨、慈悲,而能發願學佛的心行,這才叫做「念」。否則只是有口而無心;有口无心地念,稱之為「诵」。若佛号诵在口中,而心中沒有佛,那只是音聲之相而已,并非真念佛。【執相求理】終無是處,如何念佛見佛

 

過去諸佛菩薩所修,不是心外求佛,所謂【心外無佛,佛外無心;即心即佛,惟是一心】。故念佛就是念自己現前這一念心,要這一念心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慈悲,不要被外塵境緣所污染了;要念念清淨,能時時攝心觀照,斷一切惡、修一切的善。如此三毒不侵、六賊不擾,自然恒沙的功德、種種的莊嚴都能成就,如此念佛才能達到念佛的真實功德。那麽,當業報身盡,非但能蒙佛接引往生極樂,花開見佛,悟無生法忍;現生也能得念佛自在,法喜充滿,解脫無礙。

 

由此可知,佛性不從心外得,只這一念心,心心是佛。所謂:【自性彌陀,唯心淨土】。念佛必須至誠、懇切,真誠不二,才能與佛感應。我們平常念佛即是修行至高無上的法門——念佛即能成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inaff 的頭像
    jinaff

      貓站長的家

    jina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